书韵留香,你我共赏——吴江区八坼幼儿园读书分享活动
日期:2024-11-08 10:33:57  浏览量:8

书韵留香,你我共赏——吴江区八坼幼儿园读书分享活动

读书分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2024年10月31日,吴江区八坼幼儿园开展《书韵留香你我共赏》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品书香,共分享

分享,是一场心灵的盛宴,也是一次智慧的传递。教师们在静谧的阅读时光中共赴一场与书为伴的精神旅行。

徐敏聪老师:

《窗边的小豆豆》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和教育理念,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不断追求效率和成绩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回归教 育的本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关爱和支持。

杨虹娟老师:

读完《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这本书,我也豁然开朗,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也是很难补救的。无论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知道: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的土壤,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这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倪雨青老师:

《我是中国娃》一书给我的启发是: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其产生对本民族文化探索的兴趣,并形成文化认同感,是培养“中国娃”的核心所在。本书分四个篇章展开,分别是:中华经典、节日节气、民间技艺、地域资源,教师自主开发并实施活动,努力营造了一场场中国味的遇见。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入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是中国娃,我爱我的家”不断生根、萌芽。

张忆诺老师: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由儿童行为心理学家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所著,基于40余年研究。书中指出,父母常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却忽视了其内心的渴求与迷茫。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理解、回应与爱,这能激发他们的爱与被爱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自我,获得幸福。书中强调,“有回应,就有了光”,孩子的行为若得不到回应,会陷入绝望。作为幼师,我们应是灵敏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的表面需求,更要理解其内心真实需要,因为教师能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可能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吴绮雯老师:

今天分享的书目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编写作品《窗边的小豆豆》,故事背景设定在作者的童年时期,主人公小豆豆因为淘气转学到了巴学园,在这里受到了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也结交到很多新朋友,学会了理解和关心他人,从中我认识到友谊的价值,书中的情感教育也非常丰富,我感悟到优秀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要注重个性化成长,顺应孩子的成长方式,给予他们真正的自由,鼓动他们驱动内心的渴望才能走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朱婷老师: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了解所处的这个世界,而好奇心正是自然科学家的基本心态,当孩子正用尽办法去探索事物时,自然科学家的精神便已悄悄萌芽了。这本书便是希望唤起成人去观察、发现孩子原有的好奇心,依从孩子的好奇心,提供适当的探索环境和引导,培养孩子像自然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一样,去学习如何发现和找寻答案。“如果一个幼儿要维持他内在的好奇心,那么他至少需要一个成人与他分享,和他一起快乐地、兴奋地探究这个神秘的世界。”

朱雅雯老师:

从《“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凡事都是值得努力的,努力和结果虽然不一定成正比,但都是有意义的。在看到书中的内容时,我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也和作者产生了很多的共鸣。按照以前子承父业的路,我可能也会成为一个农民,以农事生产为生。现在有了上学这一条出路,我得以坐在这里,进行读书分享这类的“文化生产”活动。在阅读这本书时,相信很多农村学子都有找到自己的缩影。也会让很多农村子弟产生思考:我们奋斗的意义在哪里?并在书中找到答案。也许我们生而平凡,但勇敢勤奋是我们的底气,无论身处何方,或许会有很大差距,但所付出的或早或晚都会有回报。

詹勤勤老师:

本次我分享的书籍是《孩子你慢慢来》,作者龙应台。通过阅读此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孩子应该慢慢来,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给孩子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的老师们、家长们说一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何萍老师:

观察是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对促进幼儿深入游戏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一书第六章的内容是怎样与家长分享观察记录和评价信息,阐述了观察记录与评价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共读思悟,启智润心。在这段阅读共享的旅程中,我们作为幼儿园老师,共同翻开书页,不仅是在追寻知识的光芒,更是在心灵的田野上播种智慧的种子。我们期待,能够携手并进,共同收获成长的果实,为孩子们的未来播撒更多的希望与梦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悦读”成为一种态度,让“越读”成为一种坚持。